高明华:通过指数找“缺口”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表时间:2021-12-15 21:38 来源:经济参考网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第二届主题论坛暨第十五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由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教授主持开发完成的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No.1(2021)》正式发布。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202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指出:《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印发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持续提升,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要看到,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高明华表示:“找差距就需要评价,以便找到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缺口’,及时弥补,这就是‘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的意义所在。” 据介绍,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包括公司治理(CG)、社会责任(SR)、企业创新(EI)、绩效与价值(PV)四个维度,共122个具体指标。在得到上述四个维度得分后,利用主成分方法,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四个分项指数的权重,由此形成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CLCQI)。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从地区看,东部上市公司质量总指数排名第一,东北排在最后;从所有制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总指数高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上市板块看,沪市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总指数排名第一,表明2019年推出的科创板是比较成功的。 在排名前100的企业中:从地区看,东部最多,有72家,占东部上市公司总数的2.83%;从省份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广东、北京和上海,分别有22家、18家和9家,分别占所在省份上市公司总数的3.67%、5.59%和3.17%;从行业看,制造业最多,有68家,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9家,占该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94%。 高明华介绍,本此发布的报告,其评价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样本是截至2021年3月31日上市满一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或无法获得数据的公司,最终得到3615家样本上市公司。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的研究,是在十余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数据量逐年增加。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全部上市公司都评价’的原则,同时为保证可比性,剔除了上市不到1年的公司,总数据量接近100万。”高明华介绍。 他表示,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指数将不断完善。“我们也希望能‘让指数走进企业’,让研究成果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通过比较,尤其是行业内比较,使企业彼此促进,在竞争中实现共同成长和发展。”(记者 李会平 王奇 北京报道) 监制:陈东 编辑:魏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