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专精特新”是民营企业做强做久的唯一途径——在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第三届主题论坛上的发言发表时间:2022-12-12 19:12 庄聪生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上市公司50人论坛第3届主题论坛。今天,我想就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一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过去若干年在公司治理指导思想上存在追求“做大做多”,过度搞“多元化”导致大而不强,甚至“因大而倒”、“因大而败”的教训,强调坚持坚持“专精特新”是民营企业做强做久的唯一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报告中还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许多新的重大论述。再次重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改变,回应了社会重大关切和民营企业的呼声期盼,及时给民营企业家送来一颗“定心丸”。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这将大大增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坚定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市场主体精神,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发贺信,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央强调民营中小企业走“专精最新”发展道路,是针对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近两年,国内的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因为债务违约或资金链断裂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这些企业中,销售额少的有几十亿、几百亿,多的达几千亿,有的是某一行业的龙头老大,有的是某一个省或全国的知名企业,有的甚至多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前几名。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现大败局,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多年来追求“做大做多”,搞所谓的“多元化”经营,盲目扩张并购,四处铺摊,最终导致债务违约“爆雷”。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施展才华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不少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奋斗,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有的规模发展到几万人、十几万人,成为全国或某一行业有影响的企业,创业者的身价有的高达几百亿、上千亿。在这种情况下,有少数人心理膨胀,加上社会上浮躁心态的影响,凡事追求“大而多”。于是,在一些大老板的身上便出现这么一些情况: 一是有的把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世界500强”或“胡润百位富豪排行榜” ,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和人生成败的量尺。认为如果不把企业“做大做多”,就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就不能被社会尊重或别人艳羡。 二是有的自认为无所不能,没有意识到作为第一代、第二代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国家政策发展的红利,仅仅靠着敢想敢干的劲头一路野蛮生长,加上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认知很少,结果在经济下行期间和和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企业因步子迈的太大,栽了大跟头。 三是有的脑子发热,好大喜功,贪大求全,到处“攻城掠地”,举巨债盲目发展,项目一个接一个的投,把战线拉得很长,既要做电脑,又要做扫地机器人,还要做空气净化器。自己熟悉的行业生意也干,陌生领域的项目也投,恨不得当上市场的“全能冠军”。 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因为盲目追求“做大做多”,结果因资金链断裂直接翻车,原先的首富变成了欠债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大负翁”,着实让人心疼不已,教训十分惨痛。认真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有几条教训值得广大中小企业认真汲取。 一是“四面出击”必然是“四面楚歌”。要知道,在经济上行和繁荣期间,企业做再多的生意,都可能会得心应手,都可能会挣到钱。但在经济下行时又叠加了疫情冲击,如果摊子铺得太大,做一些不赚钱甚至亏钱的生意,就会给企业带来拖累和损失。尤其是在市场环境已经不是当初的环境,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越来越难、利润越来越薄得像刀片的时候,原先民营企业那些发展经验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表面看上去,企业“四面开花”,实际上是“腹背受敌”,只好到处“拆东墙补西墙”。 二是“万丈豪情”的前面是“万丈深渊”。这些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企业既做房地产,又干太阳能光伏发电,还要投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投就是几十个亿甚至几百亿,一路高歌猛进、豪情万丈。企业在大举扩张、得意忘形的时候,把“借钱是要还债的”这个做生意的根本都抛到九霄云外。花钱容易赚钱难,一旦经济环境不好,企业赚不到钱,加上银行抽紧银根,背负的融资成本就很难消化,终因积重难返而无力回天,只能债务违约、爆雷倒地。 三是找不准定位必然导致盲目发展。企业经营生态和自然界一样,既要有参天的乔木大树,也要有矮小的灌木丛林,更要有漫山遍野的小草。大中小微企业齐生共长,互利共赢,相得益彰。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我国经济韧性最重要的特色。企业的基因不同,初心不同,努力方向也不同,最适当的规模也不尽相同。少数产业可以做大做强,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没有做大的基因和条件的,因而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去追赶做大企业的商业潮流。否则,在追赶做大做多的过程中,耗尽了企业的所有资源,最后硬是把自己拖垮累死。 四是市场只有“单项冠军”没有“全能冠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每个企业都有可以精耕细作的领域和行业,只有把自己所在的专业做到极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那些“大包大揽”的经营越来越不合时宜,“无所不能”的做法更是早已时过景迁,大而全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少。彼此的合作成为必然的趋势,所有的竞争都要被控制在有限程度和有限范围之内。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并把企业“做精做优做久”,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 “专业化”就是专注核心业务,在你熟悉的那个行业用心耕耘,对某一行业或者产品进行聚焦,避免资源的多元分散,巩固在特定领域、特定客户群、产品技术、区域市场的专业技术领先优势。 “精细化”就是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精良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 “特色化”就是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 “新颖化”就是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朋友,近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民营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层次比较低、抗风险能力弱、成本敏感程度高,在前几年转型升级过程中本来就面临着许多痛点、堵点和难点,加上这场疫情的叠加持续冲击,使步履艰难的生产经营更加雪上加霜。民营经济领域中的住宿、餐饮、娱乐、旅游、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行业,连续三年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和脆弱性更大,亏损比例都在25%左右。2022年初,全国工商联依托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对61683家企业调研显示,58.89%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而停过业,83.86%的企业反映疫情影响了市场需求。可以说,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特别小微企业遭受了重创,受影响面超过8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给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直接考验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应变水平。当前,在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持续冲击下,许多民营企业家思想上充满了疑虑和困惑,民间投资普遍出现方向不明、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帮助他们正确认清形势,以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坚定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二十大为我们描绘的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挑战意识和忧患意识。我国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终将是光明的。 最近,我和一些企业家作了交流。他们认为,企业发展是一个过程,顺利是过程,困难也是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放弃努力。只有丧失信心、放弃努力才是没有希望的。现在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调整好预期和心态,做好与挑战长期共存的思想准备,积极迎接各种困难和问题,一心一意把自己企业的事情办好。在社会普遍信心不足的时候,不是比谁的规模大,而是比的是谁有耐心、有毅力,比的是谁能耐得住煎熬、谁能耐得住寂寞,比的是谁能够把企业做得更久、做得更长。“躺平”就意味着“出局”, 坚守才会有未来。今天能“活下来”就是发展,因为你“活下来”了,别人“出局”了,这就是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一定要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增强发展预期,做到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在疫情冲击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 今天,时代在变化,科学技术在快速迭代,企业发展的路径和商业模式也正在变化。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我国天然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民营企业走的是一条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由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服务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总结经验教训,选择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更要控制好自己企业的负债率。要坚定不移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干自己专业的行业,做自己懂的行业,专心聚焦主业,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精耕细作,把企业做精做优做久,努力打造成百年老店、百年企业。 各位朋友,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民营企业家,又是一次人生转折的历史机遇。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提振精神,迎难而上,在困难挑战面前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疫情冲击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庄聪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